职业与兴趣一直是职场中,最容易引起热度关注的话题。有些人很幸运,刚毕业进入工作岗位,就能够从事自己特别感兴趣的职业,这种职业与兴趣的完美搭配,也是他们迅速得到成长和职场升迁的巨大动力。毕竟对于别人眼里的苦差事,在这群人眼里,更像是草帽路飞(动漫《海贼王》)遇到了肉块;《速度与激情》主角欧康纳遇到了跑车。
总之,工作对他们来说,反而是一种身体和脑部的放松运动。
反观那些不走运的职场朋友们,就有许多抱怨了。什么公司制定不完善、领导能力不足、待遇一般、工作内容很无聊等等一系列问题层出不穷的爆出来。这是什么原因呢?
在我来看,重要原因来自于“心态”。前者是享受职业带来的乐趣和挑战,而后者则是想尽早摆脱职业对自己的束缚,苦于薪资的面子上才忍耐到如今。这也是,为何多数人更愿意选择将兴趣转变为职业的重要原因。
不过很遗憾,世间上幸运儿总是很稀少。
职业与兴趣是相辅相成的。例如当你对某件事情感兴趣的时候,便更愿意投入时间去做;做的时间久了,这项能力就会更加出色;当很出色的时候,它会给你带来认同感、价值体现等收获,最终你会更愿意从事这份职业。
反过来也是同样的逻辑。
兴趣需要培养和投入,足够多的投入时,职业也会转为兴趣。
虽说通过大力投入,是完全可以将职业与兴趣合二为一的匹配。但,个人而言,这样的方式有些低效;其实你完全可以从自身能力圈发展职业。
这样做的好处是,可转移性强。毕竟对于企业来说,需要的是能够直接上手干活的,而非是“我挺感兴趣,给我点时间学学”的人员。
另外,每个人的能力都有所差异,能够迅速发现自己的能力优势,也是对自己职业发展的助力。比如有些人天生逻辑能力好,像IT行业就更为合适。
如何发现个人能力圈?
试着回想下,小时候你在哪方面比身边同学强呢?例如,在某件事情上,大家都觉得挺难得,结果你很轻松的就搞定了。
或者你可以通过从小到大的成绩单来找找看。历年的期末考试成绩单中,通过各个科目的成绩,可以发掘你在哪个领域更有天赋一些。
发掘个人能力还有很多方法,你可以咨询身边的朋友、以前带过你的老师、你的前老板等。这些都是能够让你更加了解自己的方式。
我并不崇尚鼓励他人选择自己不擅长的领域,毕竟大多数人不是天才。所以,选择能力范围内90%的事情做,更容易获得成就。当你收获越来越多90%的成就时,其实已经展现出了许多实力了。该逻辑其实是以数学中的“幂数”的概念。这种方式能够让你的能力成指数级增长。
最后你会发觉,职业、兴趣、能力,三点之间存在微妙的连接。
1)职业可转换为兴趣;
2)兴趣可形成职业;
3)能力可发展成职业或兴趣;